阅读时间:9分02秒
瓦格纳比罗公司历史上最大的项目之一
柏林国立歌剧院是柏林米特区菩提树下大街上的一座纪念碑式建筑,是城市中首座标志性的大型剧院,具有独立式结构。
柏林国家歌剧院米特区老街区的传统建筑于1742年首次开放。该建筑在250年的历史中,因火灾和战争破坏,经历了多次大规模改造。最近一次改造是在20世纪50年代,根据建筑师理查德·保利克(Richard Paulick)的方案进行。自1979年以来,柏林国立歌剧院被列为受保护的文化遗产建筑。
经过50余年的剧院运营后,柏林国立歌剧院的整栋建筑(包括五个部分:观众席、台塔、地下通道、排练中心和行政楼)都需要全面改造。
改造工程的目的不仅是保护建筑,还要满足当代戏剧表演的标准,同时改善观众席到舞台的视线、空间声学效果与混响时间。在安装重达数吨的新舞台设备时,需要满足历史建筑保护的要求,其构成了重大挑战。为满足声学需求,我们通过提升20世纪50年代遗留的历史天花板的高度来扩大观众席的容积。
柏林国立歌剧院是瓦格纳比罗舞台系统股份公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项目之一。该项目技术复杂度高,结构条件也极具挑战性,但我们公司成功克服了这些难题。
经过数年翻修,柏林国立歌剧院于2017年10月3日重新开放。尽管由于意外发现中世纪遗迹和地下水位较高等原因,改造工程比原计划推迟了数月,但最终的成果无疑令人瞩目。

职业角色转换的感受
亚历山大·比德曼(Alexander Biedermann),作为我们在柏林的施工副监理,深度参与了柏林国立歌剧院的修复。他自2012年1月起担任台下舞台设备的设计工程师。随后,他渴望能亲身参与现场的组装和调试工作。于是,亚历山大·比德曼(Alexander Biedermann)直接抵达柏林国立歌剧院的施工现场,自2015年7月起一直在此协助现场经理亨里克·阿布罗迈特(Henrik Abromeit)。
在紧张的日常工作之余,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舞台设备及其组装过程非常复杂。然而,当他亲手建成的升降台焕发出生命力,并目睹了这一壮丽时刻时,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超值的回报。不仅调试过程令人难忘,与瓦格纳比罗舞台系统股份公司、建筑商、规划师和运营商共同为柏林国立歌剧院实施新舞台设备的独特经历也让他铭记在心。
对亚历山大·比德曼(Alexander Biedermann)先生的访谈
柏林国家歌剧院的施工已经完成。您在柏林生活2年半后,回到维也纳感觉如何?
在维也纳,我肯定有更多时间处理私事。当然,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与施工现场的氛围截然不同,但有时我确实“怀念”在施工现场的日子。在施工现场,与舞台技术的密切接触是办公室所无法替代的。
回来后,您在瓦格纳比罗舞台系统股份公司担任新职务。您能详细谈谈吗?
我现在的职责包括安装的计划与准备,提出改进初步安装规划的建议,并将我在施工现场的日常经验融入其中。我的工作内容当然高度多样化,为许多不同进展中的项目提供支持,并且经常出差。
我还负责成本中心和员工管理,这两项任务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我承担了不少职责,所以很忙。
您在柏林的项目经验对承担新任务或瓦格纳比罗舞台系统股份公司的未来施工现场有何影响?
柏林项目的经验显著提升了我在机械和电气安装方面的专业知识。驱动技术实施和控制的经验对我特别宝贵。
在柏林出差时,我结识了许多现在的同事。所以,基于现已建立的人脉关系,我现在工作相对轻松一些。在施工现场担任领导的经验为我在瓦格纳比罗舞台系统股份公司现在的职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您还会再去施工现场吗?
当然会。在施工现场工作对个人素质要求很高,我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经历了许多难忘的时刻。我建议一定要抓住在国际施工现场工作的机会。
这个运作良好的施工现场面临哪些挑战?
对我来说,挑战包括管理团队、规划、协调内外部团队(施工、剧院技术、修建人员等)的物流、与客户和咨询师的协商,以及个人时间管理。
特别是在遇到技术问题和需要做出决策时,需要迅速找到解决方案,避免任何停工时间。
您在柏林有哪些个人经历?对您的新职位产生了哪些影响?
在柏林期间的一年间,我从安装、调试和控制系统方面的同事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并且结识了许多新伙伴和国际朋友。我的语言能力也进步了。
与现场客户、咨询师和施工经理密切沟通也是一种新的体验。我还有机会了解国际知名歌剧院舞台的技术和艺术流程。
您的同事如何汲取施工现场的宝贵经验?
我了解每位同事的专长,以及各项任务所需的知识底蕴,这样能够精准调配人力资源。引入安装方面的专业知识,也为机械部门的同事们提供了有力支持。为了尽可能缩短安装时间,应与客户及现场其他施工团队积极协调,并调整建造流程。我也在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
幕后揭秘
在台塔内,我们先拆卸舞台设备,并利用锚点稳固建筑,确保其不会因浮力而上升。随后,我们铺设了一层厚度达3厘米的钢板防水层,这种密封技术源自造船业的智慧结晶。专家团队对7公里长的焊缝逐厘米进行了细致检查,确保每一寸都严丝合缝,滴水不漏.
在吊塔外墙旁,我们安装了承重钢架,其将台上机械设备与屋顶的荷载重量传递至现有的基桩。为避免桩基过载,瓦格纳比罗公司为新屋顶桁架的支座配备了荷载测量系统。
成功安装吊顶、滚轮轨道和滑轮组后,2015年4月,我们继续在台塔左右两侧组装了五层走廊。受限于现有的结构条件,这些工程要在令人眩晕的高度、狭小的空间执行,非常艰苦。
在走廊后方,我们建成了隔音的悬挂式机房。在两层上方的机房内,共安装了107台吊机。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得不将卷扬机提升至10米的高度,并在两周内圆满完成了安装任务。为了尽可能降低整套系统的噪音,将所有卷扬机安置在灵活的悬挂装置上。
2015年夏天,该项目迎来了下一个艰巨挑战:在7,000立方米(21 x 29 x 11.5米)的空坑中安装台下舞台设备。为满足原本紧迫的时间表,我们从设计阶段初期就开始采用从建筑外部引入预组装部件的安装理念。因此,瓦格纳比罗舞台系统股份公司在建筑内外安装了两条吊车轨道,所交付的最重部件达8.8吨。


主舞台共包括八个平台,其中四个为双层平台。运输平台和用于降低旋转舞台车台的补偿台位于舞台侧面。在1至6号平台上,可选择性安装三个演出活门。为开创性地利用乐池,该平台由多个元素组成(主平台、补偿平台、工作台、通道和桥梁)。
台下机械设备的设计特别注重声学优化。为此,部分平台的驱动系统采用绳索。一些平台配备了垂直卷扬机,另一些则配备了水平卷扬机。这些卷扬机也放置在灵活的悬挂装置上,并额外覆盖了隔音层。舞台区的总面积为1,330平方米,其中主舞台达到500平方米,侧舞台为250平方米,后台则为330平方米。

新建的地下通道缩短了运输路线
地下通道不仅确保了能迅速且安全地通过小车进行运输布景元件,免受恶劣天气的侵扰,还保证着国立歌剧院各建筑之间内部物流的畅通无阻。例如,必要的技术室就位于地下通道内。所有电气、供暖、冷却及灭火等供应管道均穿越此通道,彰显了其在国家歌剧院技术供国家歌剧院的核心地位。此外,这里还设有专门用于预组装和储存舞台布景及装饰的区域。
这条地下通道是在剧院改造期间打造,旨在优化剧院运营期间的物流流程。未来可通过地下通道,将歌剧院原有布景迁移至仓库的新排练室。在演出期间,地下通道还能发挥作用,确保进程不受干扰。这条隧道通过该柏林剧院的侧室(左侧室)连接主舞台,并配备了一个灵活高效的舞台车台系统,包括十二个2 x 1米的舞台车台,为往返舞台的设备运输提供便利。
排练中心为国家芭蕾舞团、合唱团和乐团提供了排练空间。我们还设置了与歌剧院主舞台尺寸完全相同的排练室,使国立歌剧院的演员们能够首次在原创布景下,与歌剧院主舞台相同尺寸的排练室中进行演练。该排练室也可作为第二个演出场所。瓦格纳比罗舞台系统股份公司安装了一个升降台,方便运输和移动。
柏林国家歌剧院(State Opera "Unter den Linden")施工现场的延时摄影,进一步增添施工乐趣
柏林国家歌剧院“菩提树下”的舞台演出

Ines Schwabl
作者

Angelika Albert-Knaus
作者
7/14/2025
本文中
Waagner Biro S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