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waagner blue
新闻中心
维也纳人民剧院

article

维也纳人民剧院

Volkstheater Wien PHX07517 print Copyright Martin Phox©Martin Phox

维也纳人民剧院于1889年成立。当时维也纳的剧院版图仍严格遵循等级划分:诸如城堡剧院,作为帝国的私人剧院,由上流社会的贵族阶层专享。然而,越来越多人呼吁设立一座面向德国民众的人民剧院(Volkstheater)。其不仅与宫廷剧院形成了鲜明对照,还承载着大众教育的使命。民众对于戏剧的渴望,不仅局限于民间剧目,更涵盖了经典与现代的剧院艺术。“维也纳人民剧院”应运而生。

阅读时间:(9分1秒

成员包括剧作家路德维希·安岑格鲁伯(Ludwig Anzengruber)和家具制造商弗兰茨·托内特(Franz Thonet)。建筑大师费迪南德·费尔纳(Ferdinand Fellner)和赫尔曼·海默尔(Hermann Helmer )则是其创始人。

他们携手共创,使维也纳人民剧院成为1882年《剧院法》颁布后首座落成的建筑杰作。维也纳人民剧院也是首个全面采用电力照明的剧院。瓦格纳比罗携手建筑师费尔纳(Fellner)和海默尔(Helmer)制定首套剧院防火设施。1881年维也纳环形剧院的火灾悲剧,以及欧洲多起毁灭性剧院火灾的警醒,最终催生了维也纳全新的安全规范。瓦格纳比罗当时的研究成果,更为1991年以来剧院安全规定的制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惠及更广泛的民众,历史悠久的维也纳人民剧院不仅重视剧院演出的节目单,更对剧院布局倾注心血。其核心理念是在宽敞的观众席区域提供大量亲民价位的座位,缩减包厢数量。多年来为了提升与改善观众的视野、舒适度与音响体验,该剧院多次对座位数量进行精简。

20世纪80年代初,维也纳人民剧院迎来了一次大规模改造,舞台技术系统得到了全面升级。

自此,剧院运营模式由单一的内部独立制作,转变为侧重于轮换演出与客座演出的模式。同时,对剧院技术水准与经济效益的要求也日益提升。有鉴于此,维也纳人民剧院近期完成了一次全面的改造工程。

我们的同事埃里希·拉泽尔(Erich Raser)参与过该剧院在20世纪80年代的改造工作,并负责主导该剧院2020年的最新现代化改造。

您已在瓦格纳比罗工作了四十余载,这段历程是如何开始的呢?

回溯至1977年,我年仅19岁。那年暑假,我在一家舞台技术的公司实习。我接到的首个任务,便是参与布雷根茨节日剧院的项目。1978年我从高等技术学院毕业后,加入瓦格纳比罗。我参与的第二个项目就是人民剧院,自项目启动就参与其中。

您在人民剧院项目中具体负责哪些工作?

当时,舞台技术团队规模很小,只有8人左右。它甚至尚未独立成部门,只是机械工程部的一个小组。

我是项目经理的得力助手。从项目伊始,便陪伴他出席所有会议与安排。那段时光激动人心,因为我全程参与到整个项目,从初稿的绘制到施工完成和调试。此番经历对我而言,无疑是启迪心智、受益匪浅的宝贵财富,在当前的改造工程中显得尤为珍贵

那时还没有计算机,所有设计图纸均需要手工绘制。您能否向我们介绍下当时是怎么绘制设计图的?

最开始,我们用铅笔在绘图板上,或用墨水在透明纸上绘图。公司有一个大型复印部门,负责复印图纸。每一份工程规划的设计图都由手工绘制。

动手绘图之前,必须提前构思好整个概念。我总是在拿起铅笔之前,先在脑海中完成了构思的蓝图。您不能随意动手画图,因为任何一处出错,就得擦掉或者扔掉重新来。而当最后一笔落下,设计便跃然纸上。零件清单也是手工编写,我们得用小型便携计算器来计算重量。

当时没有CAD软件或类似工具的辅助直到20世纪90年代,瓦格纳比罗公司才购买了其第一台计算机。我们甚至在首套CAD系统前轮流值班,确保舞台设备能昼夜不息地运转,其昂贵程度可见一斑。办公室中央处设有CAD工作站,因为当时显示器的质量不理想,需要在四周悬挂黑色帘幕,可以让屏幕上的图像更加清晰可辨。当然,新技术也遭遇了部分员工的抵触。在这方面,我算是在CAD技术的早期就开始了我的工作。

在如今的重建工作中,我们部分依赖于归档的旧设计图,并在现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巧妙融入新元素,进行3D重建。例如,在栅顶层和走廊上,我们安装了崭新的驱动装置和楼梯。

Buehnengeschichte Volkstheater Wien kleines Bild nebeneinander 1©WaagnerBiroStageSystems
Buehnengeschichte Volkstheater Wien kleines Bild nebeneinander 2©WaagnerBiroStageSystems

一开始,我们用铅笔在绘图板上画图。

四十余年前的改造项目回顾

人民剧院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怎样的蜕变?当时改造了哪些项目?

一切始于一个修缮请求,然后逐渐演化为一场规模宏大的改造盛事。那次改造未改变人民剧院的全貌:人民剧院还保持着1887年落成时的原貌,许多建筑构件仍为木质。

例如,例如,从博物馆街向舞台上方运送物品,需经由一条陡峭的坡道,从街道攀升至3米高的舞台。通过人力将布景从街道运到舞台上,异常艰辛。

同时,建筑物的承重能力也极为有限。如果从栅顶层看圆屋顶架构,您会发现其构造极为精巧。最初的屋顶结构仍完好无损。实际上,如果将舞台技术设备固定在这个屋顶结构上,可以想象它无法承载太多荷载。该剧院的墙壁同样,承重能力有限。这成为了改造过程中最大的挑战。

因此,我们在剧院内安装了一种延伸至地下室内部的钢结构。其形状类似一张带有四条腿的巨大的桌子,将所有新的舞台技术设备稳稳托起。这一结构至今完好,构成了整套舞台设备的基础。在当前的重建过程中,由于荷载需求再次增加,我们仅对钢支柱的基础进行了加固处理。

Buehnengeschichte Volkstheater Wien kleines Bild nebeneinander 3 Rampe alt©WaagnerBiroStageSystems
Buehnengeschichte Volkstheater Wien kleines Bild nebeneinander 4 Tisch©WaagnerBiroStageSystems

物品通过那条陡峭的坡道被运送到比地面高出3米的舞台(如左图所示)。 / 为了加固舞台技术设备,我们安装了坚固的钢结构(如右图所示)。

不仅对台上机械设备进行了改造,台下舞台设备也在当时条件下获得了力所能及的卓越改造。

是的,事实正是如此。在那个时候,可控驱动的控制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台上机械设备安装了手动操作的吊杆。舞台上,仅配备了电动灯光吊杆、几台重载吊机、一块帘幕和一个纱幕吊机。其余台上机械设备则是通过手动配重操作。

然而,80年代改造工程的亮点是旋转舞台。最初,剧院里只有一个手动操作的木质旋转舞台,其依赖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钢球上运转。1981年,我们安装了一个真正的圆柱形旋转舞台,配备中央轴承和两个演员升降台。由于台下舞台至今仍然运转良好,因此在这次翻修中我们几乎未对其进行改动。

2020年翻修

时隔40余年再度参与人民剧院的改造项目,对您意味着什么?

能再次见到这些旧舞台设备,我非常激动,觉得意义非凡。我很快回想起过去所有的改造细节,惊叹不已。我在80年代参与过人民剧院的改造项目,这一经历在本次项目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与当地建筑监督员和规划师的交流中。我亲身经历了40多年前的舞台技术设备建设,掌握了所有必要的背景信息。

那么此次重建的新特点是什么?

栅顶层

直到1980年,内舞台的栅顶层还采用木质结构,后来被钢结构取代。然而,这导致操作人员在移开或撤走布景或天幕时的操作空间不足。

因此,人民剧院长期以来希望增加栅顶层的高度。在此次重建项目中,我们满足了剧院的要求,将整个栅顶层上移了几米。

在主舞台上,栅顶层位于圆屋顶结构下方,工作人员必须爬过圆屋顶结构的大梁才能到达。如果希望将单点吊机重新定位,必须通过大梁将其吊起。

现在我们提升了栅栏的高度,并为单点吊机安装了轨道系统,使一个人就可以轻松完成任务,无需再费大力气。

Buehnengeschichte Volkstheater Wien Einzelbild Schnuerboden©WaagnerBiroStageSystsems

内舞台和主舞台的栅顶层都进行了相应的升高。此外,我们在旋转舞台上安装了通道并扩大了平台,现在可以直接从街道进入台下舞台。

控制系统 

维亚纳人民剧院已配备了我们的C⋅A⋅T V4控制系统,然而,现有系统的规模较小。所有以前使用配重手动移动的吊杆现在都由机械起重机取代。整套舞台技术设备(台上机械设备和台下机械设备)都整合到了我们的新C⋅A⋅T V5控制系统中。

由于新冠疫情爆发,我们为期两天的培训改为线上进行,但效果却出奇地出色。之后,我们又在剧院现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让参与者能现场试用各种功能。操作人员便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熟悉我们的控制系统,因为其结构简单且直观。

运输新理念 

通过台下舞台和侧舞台运输

维也纳人民剧院的运输概念得到了全面革新和完善。如今,可以从街道直接进入该剧院的台下舞台。旋转舞台的现有平台扩大后,也可以直接将布景运达主舞台。

此外,我们还打通了外墙,设立了一个带运输平台的全新侧舞台。现在可以从街道直接进入这个全新的侧舞台。

Volkstheater Wien IMG 20200715 104450©WaagnerBiroStageSystems
Buehnengeschichte Volkstheater Wien kleines Bild nebeneinander 7 Seitenbuehne neu©WaagnerBiroStageSystems

所有改进,一览无遗

  • 可通过内舞台运输物品
  • 新设的侧舞台配有运输平台
  • 内舞台中的升降机高度提高
  • 所有驱动器(现有和新增)都集成到C⋅A⋅T V5控制系统中控制台采用3台双屏幕的C⋅A⋅T 562设备和1台C⋅A⋅T 530设备
  • 所有设备均由电力驱动
  • 优化了走廊通道
  • 替换了走廊上的电梯/楼梯
  • 扩大了舞台的整体空间
  • 提升了表演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系数

剧院中员工和演员的安全至关重要。如何保障他们的安全?

是的,安全是我们的核心关注点。毕竟,舞台上的表演者上方往往悬挂着重达数吨的布景。在手动驱动器时代,缺乏监控系统的保障,责任完全落在操作员身上。一旦操作员出错,后果将不堪设想。过去也没有紧急关闭开关等。

而今,瓦格纳比罗控制系统则以其众多监控功能,使操作变得更为便捷。C⋅A⋅T 系统会定期巡查是否存在问题,并快速提醒操作人员。C⋅A⋅T V4的前代版本相比,C⋅A⋅T 新一代控制系统的整体响应时间更快。

在组织实施这类项目时,哪些方面特别重要?

项目期间,我再次意识到与客户保持联系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为此,我们每周都与当地的施工管理团队举行协调会议,坦诚交流,共同商讨解决之道。任何项目都难以一帆风顺,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秉持解决问题的态度,彼此开诚布公。客户也非常重视这种开诚布公的沟通。而客户对于这种坦诚的沟通方式也是极为看重。

而这种与客户的定期联系,并不会在系统交付之后便戛然而止。以维也纳人民剧院为例,我们越来越多地安排一年的实时运营支持和定期用户会议。

这意味着,每两个月我们都会与客户举行一次用户会议,瓦格纳比罗系统与人民剧院的人员之间开展了热烈的交流。比如,我们讨论了出现的各种故障问题、表现优异之处以及改进的可能性。这当然为双方带来了好处:我们的客户可以快速获得解决方案和帮助,而我们则能够基于日常工作生活,进一步开发控制系统和开展规划。

Ines Schwabl image©Waagner-Biro Stage Systems

Ines Schwabl

作者

Angelika Albert-Knaus image©Waagner-Biro Stage Systems

Angelika Albert-Knaus

作者

6/11/2025

Waagner Biro Stage

您或许也感兴趣